↑最怕燈光的動物被打上強光的照片,讓動物園以引為豪的刊登媒體,環境教育前進還是倒退?
綠島vs遠在另一端的台北市立動物園事件
台北市立動物園日前在報紙與電視媒體公佈綠島尚有台灣狐蝠的消息與照片http://www.zoo.gov.tw/news_content.asp?xid=756 (台北市立動物園新聞稿
;我有轉刊底下
),本人感到憂心,看到綠島「林登榮」老師無力的回應 (林登榮老師回應文我有轉刊在最底下)感同身受且同感無力。關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在報上刊載綠島尚有狐蝠及公佈狐蝠照片事件,感觸於現在媒體對於台灣學者的影響力,已經讓學界「捨遠求近」,「超短路捷徑」,利用媒體達到學術「宅急便」的地步。或許不是,如果不是的話,在報紙上曝光自己都懷疑剩下不到幾隻的動物,來達到保育動物的效果是否有點不智,更或許認為藉這樣的方法可以「只犧牲」狐蝠這個物種,來挽救台灣脆弱的保育概念,令人感到困惑。
我是台東人,讀書時代曾經有與「狐蝠」不期而遇的經驗,相信這是「現今」對生態有興趣的朋友相當羨慕的事。在對保育懵懂的高中時代,同學父親養豬場的捕鳥網捕到一隻「大蝙蝠」,事隔十年以上才知道這隻叫做「狐蝠」的傢伙大有來頭。或許是綠島迷航,或許台灣有小規模的族群,不管了,這是日後我對狐蝠感興趣的重要引信,雖然我不是專家,也沒有特別用心在狐蝠身上。後來在屏科大裴家騏老師的演講裡聽到有關狐蝠的事情,知道台灣人竟然只花了大約五年的時間,把「狐蝠」從綠島抓到近乎絕種,又一宗不是棲地破壞,而是人為補抓瀕臨絕種的動物。
認識「林登榮」老師不算短,知道他對綠島的動物保育不遺餘力,關於狐蝠的現況更可能是最清楚的人。真正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清楚狐蝠卻不願狐蝠曝光而做的堅持,對綠島做過研究與調查的人也都知道有「 林 老師」這個人研究會變的很省力很有效率,於是最有資格發表綠島還有狐蝠的人絕對沒有別人,之所以少有學者在媒體發表狐蝠相關文章,我想是因為它的堅持得到相關學者的認同與感動,以及他的堅持不曝光讓根本之道的人不多。
我只是台東縣民,長期在台東對於台東比較熟悉,近年也都有兩帶領學界找尋蝙蝠研究的經驗,關於狐蝠隻字不提是因為能體會林老師「真正單純保育」的苦心。記的一次帶領台大動物系研究生做蝙蝠洞的踏勘,做完調查他們問我一件事情:你會不會希望這個蝙蝠洞曝光,我回了一句我很怕你們將蝙蝠洞曝光,他們抱以微笑,我知道他們滿意於大家的想法是相同的。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幾年前有一則新聞是嘉義有個蝙蝠洞,蝙蝠數量相當驚人,在媒體披露沒多久,大量的蝙蝠竟然在短時間內消失殆盡,效率驚人,不管過程如何,媒體效應在台灣結果就是這樣,更何況屈指可數的狐蝠更不堪一擊。
關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狐蝠事件,我們只能祈禱上帝站在狐蝠與動物園那邊,寧可錯的是我們。
山豬2008.08.24
↓以下為台北市立動物園網站文章
綠島陸域生態保育 絕跡狐蝠再現芳蹤
2006/08/11
在野外已經絕跡20多年,且被學術界認為已經絕種的臺灣狐蝠,去年在綠島被重新發現,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研究團隊在歷經整整1年的調查與追蹤,拍攝記錄了這幾隻倖存狐蝠的珍貴生態影像,並在11日公開這臺灣自然史首見的野生臺灣狐蝠生態活動畫面。
綠島的環境在近30年來遭受相當大的改變與破壞,許多野生動物面臨嚴重的棲息地惡化與獵捕壓力,導致牠們的族群數量快速減少,許多物種在人們還來不及認識牠們之前就已經消失滅絕。臺北市立動物園在「動物認養」專戶的經費支持下,由園內動物組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從去(94)年著手進行「綠島陸域生態保育計畫」,每月固定前往綠島進行野生動物調查,希望對綠島的野生動物資源有最新而全面的了解。計畫開展至今,已經有多項重要的發現,其中最令研究人員興奮的是重新發現原本已被認為絶種的臺灣狐蝠,在持續的調查追蹤過程中,共發現3隻臺灣狐蝠,而且記錄到有關牠們活動模式的許多生態資料;同時透過與臺北市生態保育教育基金會的合作,也拍攝到狐蝠休息、飛行、理毛、覓食和排泄等清晰的珍貴影像。
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臺灣狐蝠,牠們的消失與梅花鹿絕種,共同被認為是臺灣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最嚴重的損失,綠島老一輩居民都還記得,孩提時常可以看到臺灣狐蝠或單一或一群安靜地劃過夜晚星空所留下的剪影;在白天上山砍柴時,也常可以看到牠們高掛在樹上休息。在以往物資缺乏的年代,狐蝠是居民偶爾捕捉食用的肉類蛋白質來源之一。但是狐蝠開始大量消失,則與二十多年前有人開始以網具大量捕捉並販賣至臺灣本島作為寵物有關,並終於造成臺灣狐蝠完全絶跡。現在綠島大多數的居民早已認定狐蝠不存在了,年輕的居民甚至完全沒聽過狐蝠。
綠島位於臺東縣東南外海,一直都以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著稱,但與綠島陸域生態相關的研究報告與紀錄並不多,以致這樣一個獨特地理位置與氣候所形成的島嶼生態一直為人所忽略,而且隨著離島開發腳步的逼近而受到嚴重的衝擊。臺北市立動物園希望透過對目前岌岌可危的綠島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能提供相關的政府主管機關對於綠島建設與觀光遊憩開發的重要參考。自去(94)年開始所進行的動物生態調查,結合對當地住民的口述訪談與研究團隊密集的環島陸域野生動物普查,已經記錄到156種野生動物,同時也發現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綠島當地海洋生態與人文文化旅遊的各類活動達到飽和後,發掘陸地生態的旅遊潛力,開始成為當地的發展重心。然而,令人擔心的是,現行的觀光旅遊模式與延伸的關聯產業,連同逐年增加的旅遊人口與活動方式,對綠島的生態形成極大的壓力,例如:呼嘯而過的環島摩托車旅遊,就讓許多穿越馬路的生物成了馬路亡魂,椰子蟹、寄居蟹、青蛙與蜥蜴等都難逃一劫;其中早已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椰子蟹,目前仍然面臨極大的商業捕捉壓力,加上因為開發而導致的棲息地消失與松鼠等外來種生物引入等,都是造成綠島獨特的陸域生態瀕臨崩解的因素,而目前僅存的幾隻狐蝠更可能隨時絕跡!
這次動物園所發現的臺灣狐蝠是不是野外最後的3隻臺灣狐蝠?或許沒能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採取保育行動卻是肯定迫在眉睫;國內的各相關公部門,如綠島管轄單位、保育主管機關、生態旅遊推動單位,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與專家學者,能儘快研議採取有效的綠島陸域生態復育與永續利用的方案與對策,並配合綠島在地行政機關與民眾共同參與和推動。臺北市立動物園認為,狐蝠的保育工作正在和時間賽跑,在族群數量這麼稀少的情況下,應當儘速蒐集狐蝠的生態資料,並在公部門嚴格執行保護措施,與建立民眾保育共識的情況下,才能有效保育綠島生態及落實自然保育!
由於動物園的綠島研究團隊是在經費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勉力執行調查工作,動物園希望關心臺灣生態永續的企業與個人能共襄保育盛舉,贊助「綠島陸域生態保育計畫」,共同為保護綠島動物的生態棲地努力,同時增加瀕危動物的族群數量,確保綠島多樣的生物相可以永續存在,進而提昇當地的生態旅遊品質與概念,達到生態、生活、生產一體的永續發展目標。
參考資料:
綠島:舊稱「火燒島」,是一個火山島嶼,面積約16平方公里,位於臺東東南外海,離臺灣本島約30公里 。臺北市立動物園在綠島為期一年的調查共累積記錄到哺乳動物9種、鳥類71種、爬蟲類14種、兩棲類3種及蜻蛉目昆蟲17種等。
臺灣狐蝠:為臺灣特有亞種,是臺灣30多種蝙蝠中體型最大,前臂長約12 -14公分,頭體軀幹長約 20公分,體重約600-800公克,雙翼展開可達80 -100公分,也是唯一以果實為主食的蝙蝠。分布於綠島,其他如臺東、花蓮、高雄、蘭嶼等地也曾經有過零星紀錄。棲息於樹上,以果實、花朵和嫩葉為食,眼睛大,吻端突出,不會發超音波。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以下為 林登榮 老師回應文章
綠島是狐蝠主要的棲地,過去數量非常的多,老一輩的鄉民常常形容狐蝠掛滿稜果榕上的榮景,可是,狐蝠卻在數年間突然消失不見了, 這並不是如7月24日聯合報所報導的是因為棲地破壞或是赤腹松鼠的競爭所致, 其實,狐蝠驟然消失當年,綠島人已經開始使用瓦斯替代薪柴,島上大量使用木柴的柴魚工業已經銷蹟,民生物質多自台灣輸入,不再依靠島內林木,赤腹松鼠尚未被引進...以棲地而言, 正是逐漸恢復的時候,狐蝠之所以頻臨滅絕,是因為綠島狐蝠曝光,商人收購,呂姓更生人濫捕販賣的結果.基於以往慘痛的經驗,多年來夥伴們長期觀察,雖多有發現,我們都盡可能保密,以避免外地人搜購與在地人對狐幅的干擾,多年來綠島人都認為狐蝠已經絕種,在棲地恢復,沒有人為干擾的情形下,我們發現狐蝠的機率一年比一年高,狐蝠在綠島又呈現了難得的生機..四.五年前大愛電視台經典節目李學主導演發現綠島狐蝠,本來希望拍攝專輯,經討論後認為以不去引發外界注意,讓狐幅在不受干擾狀態下恢復族群最為有利,是以忍痛放棄拍攝計畫,狐蝠的拍攝計畫是一個非常震撼的體裁,李學主導演衡酌讓狐蝠在媒體曝光之後的利弊,斷然放棄一個很好的拍攝題材,一個從事生態攝影的藝術工作者,對於生態感情如此深厚, 可以為了拍攝對象的利益,放棄一個可能名利雙收的拍攝計畫,讓人感動....前些時候台北市動物園拍到狐蝠的生態影片擬向媒體發表,幾經溝通協調,終於決定暫時不對外發表,對於台北動物園學者專家的決定,讓綠島人感激莫名,沒想到7月24日狐蝠的消息在平面媒體上曝光,緊接著今天狐蝠的影像也在電子媒體發布,在沒有做好配套措施,.教育.宣導與保育措施均未展開之前,狐幅已經爆紅,可以想見的,今後,狐蝠必然不得安寧,萬一,重蹈昔日覆輒,台灣狐蝠的一線生機是否就此斷送...在狐蝠的棲地幾乎已經完全恢復,人們已經不再記憶到狐蝠存在的今天,吾人正慶幸狐蝠有有了大好生機,學者們如此輕率的炒作狐蝠的議題,實在令人扼脕,我們深信學者專家對於其研究的對象,是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責任的,現今,炒作狐蝠的議題,但願真的能引起國人群起保護狐蝠的生存,而不會繼椰子蟹之後.又多了一個即將在綠島消失令人憂心的物種,願上帝垂憐祐護台灣狐蝠繼續在綠島存活,不會滅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